English

来自选择的幸福

2000-02-03 来源:光明日报 何 方 我有话说

把企业的经济行为定位于经济学意义上的市场,把政府的经济行为定位于社会学意义上的环境,把个人的经济行为定位于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是苏东斌分别在其学术著作《走出贫困》(1989年)、《现代政府的经济行为》(1992年)和《选择经济考察述要》(1999年)中得出的基本结论,从而由中观、宏观再到微观完成了他的理论初衷,也在经济研究的人学大厦里又走进了一个新的成员。

因为作者一直坚信“重视例证大于关注分析,体会方法大于了解结论,任何坚强的逻辑推理在哪怕是一点点事实面前都会显得那么苍白与懦弱”,所以,苏东斌在《选择经济考察述要》一书中尽量用事实来说话,这就使本书具有了浓厚的批判色彩。书中结合了对大量中外经济现象的考察,极大地歌颂了中国的改革开放大业和作为精神依托的邓小平理论。

该书通过解读150年前发表的《共产党宣言》所揭示的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就是一个自由人联合体的经典判断,说明了革命党人的目的就是为了解放全人类,而其含义只能使其每一个人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从而组成这样一个一个自由人的联合集体。作者总结出社会的经济目标不仅是财富的扩张,更是幸福的增长;社会的经济主体不仅包括复数中“我们”,更是独立的个人。并认为现代空想社会主义的错误不仅在于寻找道路上,而且也在于发展目标上。该书中精辟地分析了个人经济本性、经济权利与经济责任的内在联系,明确规范了个人行为的必要与极限,从而把“自由而负责任的个人选择是劳动者价值创造和实现的基础与条件”这一命题贯穿始终。

在论述资源的个人分配与消费中,书中深刻触及着传统的分配理论。作者发挥着以往的从“价值共创”到“利润共享”观点,在具体地分析了资本力所获资源收入之后,相当新鲜地描述了经营力的风险收入以及知识力的创新收入的经济根据。在对超经济收入的批判时,也远远超越了乌托邦的道德说教,努力地探索寻租的制度根源,这类分析具有明显的前瞻性。

该书力图结合社会的现实,明确提出了一个在现代化建设中,所谓“中国特色”只能“特”在发展道路上,而不是“特”在发展目标上这样的命题。决不能以“中国特色”来拒绝由“本色”所带来的规范要求,更不能用“初级阶段”去否定本来应当实现的各种现代化进程。

《选择经济考察述要》

苏东斌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